从秦到汉,从汉到唐,整个华夏文化圈的范围都是在不断的扩大的。简单一点来说秦代的时候是没有西域的,汉代的时候就增加了西域,汉代的时候是没有完全征服匈奴的,唐代的时候已经设置了广大的安北都护府对蒙古高原全境进行了管理,宋地之前是没有对青藏高原实行郡县制的直接统治管理的,到了中国的元代就已经开始了对吐蕃地区进垂直化的管理。这就是进步,这也是盛世的标准在一步步的提高。
盛世的第二个标准实现起来最难也是最为容易的,那就是一个朝代要想达到盛世的标准,那人口的总体数量就必须超越前朝的和平年代,如果你想要超越前朝的盛世水准的话,你的人口也需要超越前朝的盛世人口数量,不然的话都说没有很大的证明价值的。这样的数据可以从中国各个朝代的人口演化数据进行对比,从中查看之后便可以一清二楚。
秦代刚刚统一中国的时候,整个国家的人口应该是在两千万的样子,汉高祖统一天下的时候,全国人口早已经不足两千万,可是后面经过汉文帝,汉少帝,汉景帝这些皇帝的无为而治和修身养息再一次使得人口恢复到了秦代的顶峰水准,汉宣帝时代的中国甚至已经到了四千多万的极限,即将突破五千万的大关,从这里就可以说汉代的盛世和对于国家的治理水平超过了秦代顶峰水准。
封建帝国盛世的第三个水准与其说是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发展步入说是百姓生活条件的发展,对于这个条件,很多人都觉得秦代的秦始皇是没有资格从这里去谈自己实现了盛世的,因为那个时候的秦代百姓实在是太苦了,又要修建长城,又要南方征伐百越,还要为老皇帝修建秦始皇陵和阿房宫,整个国家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没有达到经济条件的幸福水准。
康乾盛世的真实水准
清代的康熙盛世全称应该是叫作康熙—雍正—乾隆盛世。雍正这个承前启后的皇帝不应该被历史的光环遮盖掉,虽然在历史之中因为老爹康熙统一全国太过耀眼将他遮盖掉了,虽然因为儿子乾隆活得太久,太会折腾也将他遮盖掉了,但今天从研究清朝盛世水准和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去出发是离不开这个奠定盛世基础的雍正皇帝的。
首先从国家领土统一这个盛世的第一个条件来说清朝是在康熙皇帝手中完成了这个条件的,康熙皇帝刚刚即位的时候,整个天下都还没有统一,西北地区李自成的闯王势力十分的活跃,南方地区的南明后代一支叫嚣着要反清复明,即使是西域那边也是被蒙古部落的葛尔丹进行着高压统治,是康熙皇帝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消灭南明,收复台湾,平定葛尔丹,从全国领土的角度来说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超越了前朝明朝鼎盛时候的水准。
雍正皇帝完成了清朝迈入盛世的第二个标准,在他治理天下的十五年时间之中,整个清朝百姓的生活水准和幸福程度提高的很快,首先是康熙皇帝驾崩的时候虽然完成了全国的大一统,可是整个国家的财政却是早已经崩坏,国库之中剩下的银子居然只有500万两,很难想象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使得康熙末年走到现在这个地步,最后还是雍正皇帝即位之后一步步地收拾这个烂摊子。
从皇帝开始以节俭为本,过着一种清心寡欲式的生活,既没有康熙朝那种奢侈的千叟宴,也没有为了自己玩耍的下江南活动,更多的是为百姓着想,让百姓生孩子没有后顾之忧,直接就取消了中国实行了两千多年的人头税制度,然后规定无论是百姓还是当官的人都必须要服役,不服役的人就直接交钱,这实际上就是限制了那些高收入人群,缩短了贫富差距,所以说清朝经济水准和百姓生活幸福基本上都是在雍正皇帝实现的。
乾隆皇帝实现的就是清朝迈入到盛世的最后一个标准,乾隆时代的中国人口数量飞升,根据史料的记载已经突破了两亿的大关,主要是因为康熙时代朝廷不遗余力的推广玉米,红薯,土豆这三种高产农作物,这三种农作物的产量是当时稻谷,小麦这些产量的十倍不止,这些农作物养活了很多人口,让百姓生育的时候不会为了粮食发愁,但也有很多人在质疑这样的盛世真的可以和唐朝时代的开元盛世相比较吗?
毕竟开元盛世是真的纯靠治理和稻谷,麦子这些中国传统农作物达到了盛世的最高标准,根据杜甫的记载,开元盛世时候的一斗米只要三四钱,换算成为今天的单位就是十斤米只要三四块钱,这样的粮食价格何愁百姓吃不饱饭呢?开元盛世提升人口是纯靠国家治理和官员队伍廉政水准的提高,而康乾盛世则是更多依靠了这种外来高产农作物,借助了一个巧力。那康乾盛世到底算不上盛世呢?
总结
严格意义上来说,康乾盛世的确是算盛世的,只是那个时候的盛世综合水准的确是没有唐朝的开元盛世那么高罢了,今天中国版图和总的框架其实就是从清朝时候开始奠定的。今天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国策很多方面都是从清代演变过来的。
清朝历史权威专家戴逸曾经说过:没有康乾盛世的大一统和盛世伟业,就没有今天中国的版图,如果那个时候的中国不统一,后面遇道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必将是一盘散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