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不僅是個愛歌的民族,也是一個愛美的民族。侗家人把對美的追求編織進五彩斑斕的服飾中。紡紗織布自古被視為女子必備的技能,從種植棉花、苧麻到紡成線,織染成布,做成衣物,八十八道工序均由女子承擔。姑娘們從十三四歲開始,在母親的指導下學習紡織、染布、挑花刺繡。
侗族紡織品主要有侗布、亮布、侗錦等。在唐代時,侗族先民就自種棉麻,自染侗布,織出斑細布、白練布、白絹等,有的還成為貢品上貢朝廷。侗布多用棉花、苧麻紡織,顏色多為黑、紫黑、白等布。亮布,又稱蛋漿布、蛋布、蛋清布。白布織好後,用清水漂洗曬乾,放在藍靛桶內,用靛藍草葉加石灰泡製的染料浸染三四次,每次染後清洗曬乾,一兩個月後布變成深藍色。布從粗變平,由厚變薄,最後用牛皮熬膠漿染一遍,使其布質硬挺不褪色。
刺繡技藝是衡量侗家女子心靈手巧的標識之一,侗寨中不少女子能紡善繡。2008年,侗錦織造技藝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侗錦的刺繡方法有平繡、十字繡、纏繡、插花、架花等。繡品多用於背帶、被面、衣褲邊、女鞋。侗錦分素錦、彩錦兩款,前者用白棉線為經線做底,黑棉線做緯線起花,通經通緯,正反兩面起花,織成黑白灰三色圖案。